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從APICTA看IT創業成功方程式

容志偉

2012年12月11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7版

資訊科技創業(Start-up)是很多香港工程師及大學生的夢想,希望創出另一個Facebook、WhatsApp又或Angry Birds,一來可以改變世界,同時為自已帶來不俗的回報。

資訊科技創業跟其他行業的創業分別很大,在其他行業例如服務業,創業者需要資金來招聘大量人手,每個項目都有固定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也可能要繳交高昂租金。

如果透過產品創業,創業者也需要資金來購買原材料做生產及支付存倉成本,更不少得強大的銷售渠道。然而,資訊科技創業卻沒有這些難題。只需數個工作人員,以非常低的租金(如以Home Office工作更是零租金)以及互聯網作銷售渠道,在沒有生產和存倉成本的情況下便可以有收入。看似簡單,但資訊科技創業的死亡率卻非常高。一個能夠成功起步的資訊科技創業需要什麼條件呢?

IT創業成功起步的條件

筆者所創辦的公司今年有幸被提名代表香港,參加剛剛於汶萊舉行的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APICTA Award)比賽。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是由亞太區內十六個經濟體系,包括南韓、新加坡等資訊科技強國,聯合舉辦的國際性資訊科技獎項。因為筆者的公司所研發的是幫助學生能夠在沒有音樂老師的情況下,也能練習專業音樂考試(如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考試)的智能音樂老師軟件,因此公司同時代表香港出賽創業公司組及電子學習組。

在整個創業公司組的評審過程中,其評分標準就是資訊科技創業公司能否成功起步,繼而飛黃騰達,又或失敗死亡的量化指標。因此這個標準對資訊科技創業者有一定啟示。

佔分數最多的指標是產品或服務是否有很高的入場門檻。最直接的是知識產權,例如專利等。即使創業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是天下無敵,但競爭者可以在無須向創業公司繳付任何費用便能做到相同,甚至更好的產品或服務的話,這間創業公司很快便會消失。創業公司如只是應用其他公司的科技而沒有自行研發科技,也就不符合這個條件了。

另一個佔同樣多分數的是能不能跟現有的產品或服務有非常重大的差別。可以是效果,也可以是成本。很多創業公司只希望跟隨潮流、人做我做,當然最後是失敗收場。看看現在還有多少間網上團購仍然能生存便知道情況了。

第三個佔分數較多的指標是營運模式能否很容易變大。創業公司如能以非常低,甚至零成本來增加全球的銷售,便能符合這個要求了。例如,在無須增加硬件的情況下,也能增加月費用戶便是其中一樣。相反,為客戶做資訊科技項目便不是了。

另一個指標是團隊的組成。創業公司是否只有工程師,又或團隊已包括市務及財務專家,都是重要的因素。

當然另外還有一些評審標準,如商業模式、市場推廣等等。

商業模式與市場推廣

很多創業者和工程師都說科技及創意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一個創新的意念,再加上所擁有的高超工程知識,便能成功。但產品創新以及科技應用所佔的分數,在評分標準中,名列尾三。產品創新以及科技應用是必須,但不是最重要。

以上的評分標準,都是白紙黑字列明的。但其實有一個更重要而沒有列明,又是很多創業者所忽略的:你的演說是否動人,還是聽眾聽了20秒後已經沒有心情繼績聽下去。這個比賽要求公司人員親身在汶萊,現場用20分鐘演說給評判作評審。如演說者無法清楚表達內容給評判,又或不能使評判感興趣,即使公司在每個指標都很好,都是不能成功。

其實演說技巧是每個創業者都必須要有的技能。無論是向潛在投資者推銷公司,又或向客人推銷產品及服務,本身都是演說。

經過了兩天的評審,筆者的公司幸運地獲得最佳創業公司大獎,也同時獲得電子學習組的優異獎,成為香港隊中最好成績的公司。

雖然獎項肯定了公司有不錯的起步,但公司能否飛黃騰達,未來還要更多努力和時間才能使公司更進一步。但筆者可以肯定的是香港隊其他參賽公司其實也非常出色。

即使香港的創業文化不盛行,也沒有如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資訊科技創業公司有政府強大的幫助(如在今次比賽,香港隊雖然代表香港,但香港隊中所有公司的酒店機票都是自費的!),但筆者相信以香港人的拼搏精神及決心,無論資訊科技創業者是在科學園、數碼港、火炭、觀塘,又或是在家中默默耕耘, 天道定必酬勤!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