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革新專利制度 讓香港科技再上路

容志偉

2011年12月6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6版

對太部分香港人來說,專利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其實專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例如,蘋果公司剛剛獲美國專利及商標局批准,是一個讓用家可以在智能電話或任何帶有屏幕的流動電子設備(如平板電腦等),用手指在屏幕劃出一個指定的符號,便能啟動電子設備的專利。

讀者可能會問,這個專利其實是什麼?如果讀者是iPhone用家,肯定知道每次用iPhone時,必要在屏幕由左到右掃一下來解鎖,才可以使用其他的功能。這個專利便是指這個在屏幕由左到右掃一下來解鎖的動作。

這個專利的範圍並不只是由左到右掃一下的動作,而是劃出任何符號的動作。同時,根據蘋果公司的專利申請記錄,他們也有將專利申請延伸到差不多所有的主要市場。

因此,除了蘋果公司外,全球其他企業的產品都不可以用類似的方法來讓用家替智能電話等電子設備解鎖。

那麼所有使用Google 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呢?理論上,除非有企業能夠證明批准這個專利並不合理,否則所有生產Google 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的生產商都已侵犯了蘋果公司的專利,需要向蘋果公司作出賠償。

上述蘋果公司的專利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設計,再加上法律的保護,便成了商業上非常有價值的資產。然而,為何香港絕少這類專利呢?當然,整個香港社會不太重視科研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香港的專利制度。

港制度落後難培養創意

現在香港的專利制度只包括一個沒有實質審查的短期專利,和一個以再註冊形式的標準專利(即申請人/企業要在歐洲,英國或中國獲得標準專利後才可在香港再註冊);因此,香港其實是沒有真正的專利制度。這種制度雖然可以大幅降低香港處理專利的成本,但卻大大降低了香港設計創意專利的發展,更影響了香港科研向前的步伐。

筆者認為,香港應該發展一個完整的原授專利制度 (即發明者/企業可以直接在香港申請標準專利,及透過國際公約將專利延伸到其他國家)。

首先,若香港有一個原授專利的制度,便更能吸引更多企業在香港進行科研工作,因為企業可以在香港同時完成科研及申請專利的工作;若要在香港完成科研,但又要轉往其他國家申請專利,肯定費時失事及增加成本;更多企業在香港進行科研工作,也即能夠提供更多科研職位。

再者,原授專利的制度可以增加香港社會對科研和專利的認識,也可以使香港企業更加了解科研和專利深不可測的商業價值。筆者遇過很多香港企業都聲稱有科研和專利,但當仔細了解後,發現大部分企業的科研,特別是電子產品和資訊科技企業的,都只是使用其他企業所授權的專利作開發產品,根本沒有真正的科研。

同時,企業所持有的專利,也只是申請中的專利 (大部分更是不太可能被批准的專利申請。企業只是為可以在產品上可以寫Patent Pending而申請),又或沒有太大商業價值的外觀設計專利。

若香港有一個原授專利的制度,有年輕人憑着創意以非常低的成本獲批專利,並有大企業高價收購,肯定可以大幅改變香港企業對科研和專利申請的看法,及當中的固有文化。

最後,若香港有一個原授專利的制度,理工科可以選擇投身專利相關行業。專利其實是一個科技與法律結合的一門科學,怎樣申請,怎樣保護,都要有不少的學問和技巧,所有專利律師或代理人都必須是理工科出身,其他畢業生是不能取代的。

原授專利提供新出路

而近年,更出現另一種工種,便是替產品開發公司合法繞過其他企業的專利,筆者的顧問服務在近一年也多了這種服務查詢。而提供這種服務所需的,卻是該行業非常豐富的經驗再加上相關的法律知識。

總括而言,革新香港專利制度,可以讓香港科技再上路,也為各創業家和發明家帶來可觀的回報。試想想,如果讀者能設計一個全新方法,能繞過上述蘋果公司的專利而又能達到相同效果,再將這方法申請專利及授權給生產以Google Android為基礎的智能電話的所有企業的話,讀者只須收取每個智能電話1美元的專利費,回報已是天文數字。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

2011年5月31日星期二

溫室效應與紅酒投資風險

容志偉

2011年5月31日 信報 經管錦言 35版

每年4月到6月,都是一年一度紅酒期貨(俗稱酒花)開賣的季節. 筆者今年沒有親自到法國波爾多感受當地酒莊莊主對今年紅酒期貨的期望,但是從各酒商,酒評報告及各方好友的資訊來看,2010年又是好年 (即於2010年度所釀製紅酒的水準都是頂級的)。

酒莊莊主當然是滿心歡喜,因為又可以跟2009年一樣,以極好的價錢將酒花賣出,例如,頂級紅酒拉菲(Lafite),在中國的投資者熱烈追捧下,一箱十二枝的2009年紅酒酒花的開售價已高達13500英鎊,相信2010年紅酒酒花的開售價可能會更高。

部分酒花有驚人回報

從投資角度來看,投資者當然希望再次得到2008年拉菲酒花的驚人回報(一箱2008年拉菲酒花的開售價為1590英鎊,及以不足兩年時間上升到差不多14000英鎊),但因相信2010年拉菲酒花的開售價已經會是驚人高價,投資2010年拉菲酒花的風險可能會比較高,但是否投資在其他紅酒從以避開個別性風險,便可以低風險地獲取不錯的回報呢?

筆者相信「2010年又是好年」這句話,本身已帶出了一個系統性風險的啟示。

紅酒投資的價值跟其他投資的最大分別是在於好酒難求,而一個年份的紅酒在當年出產後便肯定沒有新供應。因此,消費者飲了一枝,供應便少了一枝,而好酒的需求無論在何時都會存在,在供應肯定不斷減少而需求會保持一定數量(在中國的紅酒熱下,需求更可能上升)的情況下,紅酒的長期價格應該是會只升不跌。

好年份不尋常地增多

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被認為是紅酒好年的年份並不多, 但似乎開始有點改變。

從附表所見,由1900年到1999年,紅酒好年出現的次數不多而平均。

但自2000起,紅酒好年已經出現了四次;雖說不同年份的紅酒,基於各有特殊味道及口感等,而理論上是不可以互相取代,但如果大部分年份都是好年,好年紅酒的價值便會降低。

如果假設這些好年年份出廠的紅酒都是貨真價實的好酒,而不是酒莊和酒評家的市場推廣策略,投資者便要知道這麼多次相近的紅酒好年是偶發性事件,又或是長期性事件了。

從釀酒學的角度來看,除了酒莊釀酒的技術,酒莊的泥土等因素外,氣候是其中一個決定一個年份是否紅酒好年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一個年份,夏天炎熱及慢長,而陽光又充沛的話,可以釀製好酒的機會率便大大提升。

而這種適合釀製好酒的氣候變化,讀者會否想起在這幾年間好像每年都出現,而夏天的氣溫更愈來愈熱呢?這正正是一直討論已久的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氣候,因為溫室效應,地球溫度不斷上升,夏天也愈來愈漫長,因而紅酒好年出現的次數不尋常地上升,最終導致紅酒投資系統性風險增加。

如果明年或後年酒花開賣季節的時候,酒商和酒評報告說又是紅酒好年的話,那投資者便必須要計算是否能夠,又或是否需要承擔紅酒投資的系統性風險了。

系統性風險增加

雖說紅酒投資必不會蝕本(股票投資者遇上公司倒閉,只可以將股票當牆紙貼,但紅酒投資者卻可以將所有賣不出的紅酒飲掉,永不蝕本),但如果投資者用數年也飲不完在酒倉儲存的紅酒,那麼便要考慮這個風險了,難道每天都要吃紅酒煮牛肉嗎?乾杯!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以科學方法看「性格決定命運」

容志偉

2011年4月5日 信報 經管錦言 27版

在香港,面對全球化的競爭,無論是打工一族又或老闆,在工作又或生活方面,都要面對不斷上升的壓力。有人積極面對,也有人會抱怨為何命運是這樣。但在抱怨的時候,我們曾否想過,很多時候命運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呢?俗語有云,性格決定命運。性格是否真的決定命運呢?

筆者在讀MBA的兩年期間,為了方便統籌活動,收集了125位同學的資料,筆者用了這些資料,做了一個有關性格與表現關係的分析研究。

性格分五類作分析

研究內的性格是根據同學們在一個簡稱為PDP的能力傾向測驗中的分析來決定。這個能力傾向測驗將人類的性格分為五類:

(一)老虎型(Tiger):傾向支配,控制;(二)孔雀型(Peacock):傾向外向,表演;(三)樹熊型(Koala):傾向和平,溫馴;(四)貓頭鷹型(Owl):傾向一致,規則;(五)變色龍型(Chameleon):以上四種性格混合。

筆者嘗試在資料中找出屬於某種性別及性格組別的人士,是否有一種特定的表現,而這種表現也某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組別人士的命運。

首先,在這兩年間,總共有四十次形形色色的活動。活動有比較學術性的,也有一些比較聯誼及發展個人網絡性的。筆者將不同性別及性格組別同學的累積參加次數劃在同一條時間軸上後,發現不同性別及性格組別同學有其特別的表現(附表的第三排:參與度表現),如有變色龍和孔雀性格的男性,做事都能夠貫徹始終。而同樣有變色龍和孔雀性格的女性,卻是比較慢熱,她們需要多一點時間來熟習新環境及新人物。

另一方面,有老虎性格的女性和樹熊性格的男性,相對其他組別便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最後,有貓頭鷹或樹熊性格的女性和有老虎性格的男性都不太熱衷。

筆者也嘗試在資料中找出不同性別及性格組別的可靠度。而量度可靠度的指標則是:(1)答允出席活動但未能出席的比率(No-Show Rate): 代表一個人是否願意實踐承諾,及(2)臨時決定出席活動的比率(Walk-In Rate): 代表一個人是否能夠預先安排妥當。

筆者發現了一些比較特別的結果。例如,有變色龍或孔雀性格的男性,以及有貓頭鷹或老虎性格的女性是比較可靠的。另外,相對男性,如果女性說「不」,很大可能她真的說「不」,因為除了有變色龍性格的女性外,所有性格組別的女性的臨時決定出席率都大幅低於同樣性格組別的男性的同一指標,特別是有貓頭鷹性格的女性,因為這組別的臨時決定出席率是零,即她們說「不」,可以肯定她們真的說「不」。(當然,這只適用於一般商業活動及社交生活,而不適用於和感情有關的活動)。而一個有老虎性格的男性無論說「是」或「否」,他很大可能之後都會改變決定,因為他們的答允但未能出席率和臨時決定出席率都相對偏高。可靠度的詳細資料已列於附表的第四排(答允但未能出席率) 及第五排(臨時決定出席率)。

讀者可能會問,這些研究結果只是反映某種性別及性格組別的人有一種特定的表現,但為何會決定了這個組別的人的命運呢? 如果讀者是一位高級管理人,剛剛有一個中層管理的空缺,要由內部提升,假如兩個候選人有同樣的專業知識,但有不同的性格,讀者會不會基於侯選人的性格而有所選擇呢?又如果讀者要開展一個新業務,讀者會傾向選擇那一個組別人士作為生意夥伴呢?

性格是事業終極因素

相信讀者心中已經有答案。筆者只想指出:性格決定表現,表現決定機會,而機會決定命運。當然,除了性格外,這個研究分析的其他部分也顯示了其他因素,如工作行業、性質,又或婚姻狀況(如一個有小朋友的男性或女性,基於對家庭的承諾及責任,在一般的情況下,在商業活動及社交生活的參與度和可靠度,會比一個有同樣性格但單身的人士的相同指標為低)都會影響表現。然而,性格是其中主要決定因素。

雖然在這個研究分析中某程度說明了性格與表現的關係,但也說明了每種性格的不足。如果我們可以從正面來看,認清自己性格上的不足,經常提醒自已,同時學習其他人的優點,我們也可以改變命運,雖說「性格決定命運」,但筆者也相信「命運是決定在自己手中的」。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

2011年1月25日星期二

創業與人生 始於財富管理

容志偉

2011年1月25日 信報 經管錦言 41版

新的一年開始,新一批大學準畢業生也開始為畢業後的前程擔心。雖然就業市場不錯,但百物騰貴,生活成本不輕。筆者跟一些Mentee談論他們對畢業後的期望時,有些希望工作一段時間,吸取經驗,然後創業;有些希望找一份跨國公司的工作,而目標是可以盡快買樓,改善生活。但他們不約而同都說,要達成願望似乎很困難,因為無論是創業或買樓,都需要有不少的資金來維持生活或提供買樓首期(特別是在樓價高企的情況下)。

筆者有兩位已畢業多年的Mentee,他們的故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兩種生活態度兩種結果

兩位Mentee,A和B都是畢業於SARS後。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工資每月近1萬元。到了2010年底,當中雖然A的工資已經倍升,但說樓價很貴,也沒有太多積蓄。但B卻已在2009年買了樓,及計劃於年中離職及開始自己創業。他們起步時的際遇差不多,B因在中小企工作,他的人工甚至比在跨國公司工作的A 的人工低。但為何他們的人生有這麼大的分別?差別在於他們的人生態度,而導致不同的財富管理。

A踏入職場後,不斷強調平衡工作與生活,即所謂的「Work Life Balance」。A的工作很出色,下班後總會和朋友Happy Hour,又或間中Fine Dining,同時所穿的服飾都是不錯的牌子,每年也要出一次門旅行。A說他是一個大學畢業生,開始有收入後,不想生活太辛苦,也想趁年輕趕及在30歲前享受一會兒的人生。A畢業後的兩三年都沒有積蓄,及後因工資增加,才開始有一點積蓄。

另一方面,B踏入職場後,工作也很出色,但B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服飾是普通的牌子,和朋友聚舊所選的地方雖也是不錯的地方,但肯定不是高級餐廳。他的儲蓄率由開始時間的約30%,慢慢因人工每年增加而上升到約50%。另外,B也將這些儲蓄放在一些中度風險的投資上,在過去的七年間,要取得每年10%的回報率也不太難。

潮流觀念的錯誤理解

現在的B,除了有樓和有足夠的積蓄創業外,他的生活質素也有所提升,與A比較也開始沒有太大分別。而A則開始發現總是追不上通脹及樓價,雖然他的工作出色,但也感受到工作壓力及擔心。

筆者無法肯定A和B的將來是怎樣,但從表面看,B將來的人生會很不錯,而A卻很可能成為每天工作只為供樓的樓奴和一直工作到退休,即使現在的樓價回到2009年時的價錢,A還是買不到樓的。

對於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筆者認為除了工作要出色外,最重要是有高的儲蓄率,及不差的投資回報率(對於非商科畢業的年輕人,投資可能是一件不知從何開始的事情,或者可以找一些理財顧問,但最好找一些中立及會推介不同公司產品的理財顧問,而不只是硬推所屬公司產品的理財顧問)。Work Life Balance是重要,但Life不代表要每樣事情都要名牌、要奢侈,就如最近一套電影中的名句:「奢侈不是高級」。

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

筆者認為,在香港,「趁年輕及在30歲前要享受一會兒的人生」是一個錯誤的想法,也是影響年輕人一生的錯誤決定。因為,比賽於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天已經開始(現在可能是未畢業已經開始,因為在暑假期間可能已經要爭奪工作實習的機會) 。

讀者(特別是年輕的一群)可能會說,B的生活似乎不可以接受,30%至50%的儲蓄率不太可能(因為還有家用,要償還Grand Loan等等),而負擔不起樓價也不是年輕人的錯。

當然,目前的競爭環境的確較以前激烈,但有不少人也能做到,為何不是你呢?只要有決心,能夠做到先苦後甜,第一天已經開始做好財富管理,最後應可以苦盡甘來的。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