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職場有周期 熱誠定高低

容志偉

2012年4月17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5版

又到了大學生忙於尋找工作的季節。今年也是第一批90後大學生踏進社會。筆者跟這批即將畢業的Mentee傾談時,除了一些專業學系的Mentee外,其他Mentee總會圍繞着一個問題:「進入哪一個行業比較好呢?」

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只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問題,也是想轉行的MBA畢業生和已有數年工作經驗、但發現工作沉悶而想有點改變的在職人士的問題。筆者向Mentee說了一個朋友的際遇來回應他們的問題。

朋友A於90年代末畢業於商學院,拿了一個BBA。即使他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因為當時科網熱潮,毅然踏入了資訊科技行業,從低做起。

當時,朋友A其實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資訊科技,只是知道加入科網公司人工高,可以在朋輩間得到讚賞及認同。然而,朋友A開始在工作上感到吃力,問題不在要應付的工作,而是他也知道自己沒有熱誠,只是把工作當工作,上班為了下班。

由於科網熱潮爆破前,資訊科技界極需人手,因此,朋友A仍可以安穩地工作。然而,好景不常,科網熱潮爆破後,大信封便交到朋友A手中。

莫讓年華虛度 由於朋友A只有資訊科技行業的工作經驗,當時香港的經濟欠佳,不但工資大不如前,更失去了朋友的讚賞及認同,他無可奈何地要繼續在資訊科技行業中工作。

對朋友A來說,之後的工作生涯非常艱苦,艱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資訊科技行業本身(筆者認為資訊科技行業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行業,特別是年輕人,因為可以發揮創意,又可以改變社會),而只是朋友A根本沒有興趣和熱誠。

在2006年中,朋友A終於找到一個機會,離開了資訊科技行業。他新找的工作是金融行業。他當時轉行的原因,竟然跟剛畢業時進入資訊科技行業時的初衷一樣——人工高和朋輩的讚賞及認同。

筆者其實當時也有擔心朋友A會否重蹈覆徹,因為筆者是知道朋友A對金融經濟沒有多大興趣,更談不上熱誠。最後,當金融海嘯來臨,歷史又再重複一次,再次收到大信封。

幸好是次經濟復蘇速度比預期快,朋友A只是經歷了一段不太長的失業期,之後在金融行業找到另一份工作。然而,工作也非常艱苦,因為每天忙着要交數。

在朋友A失業期間,他時常埋怨自己「黑仔」,因為他每次工作踏足哪一個行業都會「搭沉船」,每次他都是被裁的一批。

個人理想為重

到了近期,朋友A開始改變了想法,知道其實一切都是因果關係,而不是「黑仔」。如果他當初不是只看金錢回報,以及追求朋輩的讚賞及認同,能夠踏實一點,做一 些自己有興趣熱誠的工作,即使開始時工資不太高,更沒有不合理的虛榮職銜,經過十多年努力,肯定現在已有一番不錯的成就。

朋友A其實最有興趣熱誠的,是在藝術相關的行業。不知道朋友A之後會否找到機會再一次轉行,畢竟他已不再是年輕人。朋友A知道他沒有可能重新開始,只希望新一代不要再犯下他的錯誤,這也是朋友A讓筆者寫出他的故事的原因。

大部分Mentee對筆者朋友的際遇都有興趣,因為Mentee不斷向筆者表示他們對將來工作看重的地方是工資、福利和朋友的看法,只問要不要加班等問題。

Mentee口中所說的好行業,是指那些薪高糧準、福利好,還可以在朋輩間炫耀的行業。朋友A的際遇對Mentee來說,可以說是當頭棒喝。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周期,一時的風光,並不代表它會永遠風光。只追逐行業的風光,不問自己是否有興趣和熱誠的話,結果可能整個人生都被工作牽制着,只能追到短期但不持久的金錢回報和虛銜,到頭來一事無成。

相反,在自已有興趣和熱誠的行業中工作,即使短期回報不高,但長遠回報肯定是不錯的,而且可以持久。

筆者和Mentee對話的最後部分,有Mentee仍然要問,其實將來哪一個行業會比較好?雖然筆者不想Mentee仍舊想追逐風光的行業,但也給了他們一些看法。

從全球來看,電子數碼教育可能是下一個興起的行業。就香港而言,藝術相關行業(無論是藝術行政管理,又或藝術表演)可能是下一個在香港發光、發熱的行業。至於Mentee或讀者信不信?反正筆者是信了。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

聽聽90及00後心中的香港未來

容志偉

2012年4月3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5版

相信不少讀者,特別是公司管理層,都曾經討論過如何管理80後及對80後的表現作出不同的意見。最早一批的80後大學生已經離開了大學約10年。當然有些80後的表現可能是不盡人意,但其實也有很多80後,比一般大眾印象中成熟,即使面對種種困難和相對不公平的制度,仍能迎難而上。

另外,80後更關心香港所有的一切,無論是社區事務,又或政制前途,只要對香港未來有關的,80後都會積極參與。即使大眾對部分80後的表達方式有所不滿,但他們關心社會的心是肯定的。

第一批的90後大學生也即將步入社會。90後的想法跟80後又有什麼分別呢?

筆者聘用了一位仍在大學讀書的90後作為兼職員工,他的表現跟80後也有相當的不同。90後所關心的不只是生活和工作的平衡,而是將來,同時也對正確的想法及觀念有更大的堅持。即使面對上司,也會極力堅持。

從正面來看,這對香港的未來非常有利。正當大部分香港人無論是為了生活,又或生活富足後要追求享樂,對正確的想法及觀念不再堅持的時侯,90後的堅持,可能是香港未來其中一個希望。

敢於改變 突破常規

可能讀者未必認同,但跟80後一樣,90後在10至15年後便會慢慢成為香港核心人口中的重要部分及領導層。因此,90後的思考方式及願景,都對香港未來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90後因為沒有太大的負擔,又或比較願意放棄一些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所以更勇於去改變,突破現有的遊戲規則。若等到遊戲規則被衝擊時,我們才去思考,了解背後原因的話,無論對90後又或全香港人,都會是一個全輸的方案。況且,在裂痕出現之後才去補救,肯定事倍功半。

再者,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來認識80後,了解他們對香港未來的想法,以及讓80後和社會融合。面對90後,甚至00後,我們是否又再花不少時間來認識他們呢?面對全球化及國家和地區之間競爭愈來愈激烈,筆者相信香港不可能、也不應該再花這麼長的時間來認識及融合,而社會應該盡早及盡快了解90及00後的想法及他們心中的香港未來。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將會舉辦一個以「香港的下一個十年」為題的全港中小學生中文徵文比賽,希望藉此了解我們的90及00後對香港未來十年的所思所想。

徵文比賽 了解思想

徵文比賽分為三組,分別為小學組(就讀小一至小六之學生,文章字數在400至600字之間)、初中組(就讀中一至中三之學生,文章字數在600至800字之間)和高中組(就讀中四至中六之學生,文章字數在1000至1300字之間)。每組均設冠、亞、季軍及約三名優異獎。同時,最多同學參加的學校的頭三名會獲得獎項,各得獎學校及同學也會得到獎學金書券。

是次比賽的首席評判為信報總編輯陳景祥和科大商學院院長鄭國漢教授,而本專欄的作者也會參與評審工作。截稿日期為2012年5月7日下午6時,而頒獎典禮和分享會將於2012年5月27日下午在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中環教學中心舉行。

比賽的詳情,參賽表格以及文章投稿方式,可於網頁http://www.mbaaa.ust.hk/mba2012writing中找到,宣傳海報及資料會於日內寄到全港各中小學。

我們希望得到各讀者的支持,積極鼓勵讀者的孩子或讀者朋友的孩子參賽,讓大家聽聽90及00後心中的香港未來,為香港的未來努力。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