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希臘、摩通、facebook - 反思資本主義

容志偉

2012年5月29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3版

資本主義是現今全球大部分國家及地區所採行的經濟模式。雖然不同地區所實行的資本主義都有少許差異,但當中的遊戲規則卻大同小異,即絕大部分的經濟活動都是由市場主導,政府不插手。所有資本主義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無論身份是勞工僱員、老闆、投資者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上絕對責任。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勝者憑智慧、膽色、努力換回金錢或其他形式的回報。敗者輸了,要賠上所擁有的資產,欠債還錢。這也是大部分人認同的普世價值。

欠債不還錢 做錯免受責

然而,近來發生的數件國際事件,雖然有些事件可以說明資本主義仍然有效,但更多事件已經說明資本主義已經被扭曲。筆者嘗試以個人層面,而非國家或公司/團體的層面,來反思資本主義。

希臘是歐債危機的最大源頭。希臘並沒有能力償還債務,即使當年希臘加入歐盟時,在投資銀行協助下做假賬,各國政府和銀行仍盡力幫忙,不斷援助,以求希臘雖然未能即時還債,但也能慢慢償還。

當然,援助是有條件的。希臘必須緊縮開支,盡減福利。但希臘人民卻在剛剛的大選中選了部分的反緊縮的左翼政客,希望不需緊縮,不需還債,大享福利。

幸好左翼政團未能成立聯合政府,但於數星期後的重選卻不知了。

欠債還錢是資本主義中的基本遊戲規則。有人可能會說,希臘人民的生活真的很慘,也真的沒有錢償還。但希臘政府是人民一人一票的選擇,政府錯也是人民錯。錯了便要承擔後果。難道做錯事沒有懲罰,做對的卻要受罰?

再者,希臘真的沒有資源還債嗎?希臘沒有錢,但還有很多的土地。免租一百年又好,直接出售土地又好,都是一種還債方法吧。

希臘人民又要面子,又不事生產,有資源卻不還債,不想緊縮,又要留在歐羅區得到好處,這還是資本主義嗎?如果事情是發生在一百年前,很可能已經發生戰爭了。

摩根大通前陣子因為一個交易員及其部門的投資錯誤,以致損失了數以十億計的美元,而損失似乎還在繼續擴大中。一間投資銀行投資獲利或損失,本是一件平常事。

然而,如果投資銀行的損失過大而要由政府來承擔,卻是另一回事了。還記得數年前因雷曼而起的金融海嘯嗎?筆者不想再說明投資銀行是對是錯,只想討論這次摩通事件有關的交易員及其部門主管。

有人可能會說,他們已經被要求離職或退休,而部分獎金也可能被沒收了,因此他們已得到應得的懲罰。但筆者的問題是,他們的錯誤是單一事件嗎?他們受到的懲罰和他們之前因透過相同獲利模式而得到的獎金合乎比例嗎?

公我贏字你輸的霸權

交易員不斷在金融賭局上賭博,只要每次都贏,每次都可以分非常可觀的花紅。但若輸了,他們只會輸掉工作,又或部分當年的獎金,其他不需負責。

若投資銀行的損失過大,如金融海嘯般,更要由政府和平民百姓以不同的方式承擔。賭十次贏了九次的獎金歸自己,輸了的第十次便歸你。這個「公我贏,字你輸」的遊戲,怎樣也不是資本主義,而是金融霸權主義吧了。

幸好,還有一些事件使我們知道資本主義是仍然有效的。萬眾期待的Facebook終於在美國上市了。一個寂寂無名的青年在短短數年間打做了一個千億美元王國,肯定了資本主義中憑信念,知識和努力便能勝出的真義。這種創新及有遠見的精神,並不是單靠財技可以做到的。

上述觀點可能傾向於哲學。筆者也相信部分讀者並不認同,特別是那些能在金融大賭局中生存的一批。

有些讀者也可能會認為,希臘及摩通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然而,讀者有沒有曾經埋怨樓價和物價好像火箭般上升呢?這都是扭曲了的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後果。

雖然讀者可以說樓價上升只是因為香港政府政策失誤所導致,但如果沒有扭曲了的資本主義導致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使各國政府不斷印銀紙,最後導致資產價格上升,樓價和物價其實不可能如火箭般向上的。一切都有因果吧。讀者如果認同這些扭曲了的資本主義,其實也是幫兇。

筆者相信這種扭曲了的資本主義不能長久。當受害的人數及受害的程度都到達一個臨界點時,一場經濟金融革命便會發生。

香港科技大學MBA校友會


Hit Count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