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香港下一代還可以有夢想嗎?

容志偉

2013年4月16日 信報 經管錦言 B15版

大部分香港人,在成長階段都應該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的志願」。在小學或中學不同階段所寫的答案都會有些不同。在小學時,我們可能會寫「我的志願」是消防員、醫生、警察等等。這些職業都是我們在小朋友階段認識的職業。在中學時,「我的志願」已經可能有更多的變化,歌星、物理學家、作家等等都可以是答案。

這些答案對人生沒有影響,因為只是一篇作文而已。但在大學聯招填「我的志願」卻會影響一生,因為大學的主修科很大可能已經決定了學生的職業和未來。

筆者於上周日出席了一個由政府贊助,YMCA及Dot.Asia主辦,名為iCity計劃的開幕禮,作為其中一名分享講者。iCity計劃的目標是鼓勵中學生選讀更多資訊科技課程及投身資訊科技行業。出席的觀眾全部都是中三至中六的學生。

朋輩與父母的壓力

筆者向學生分享了多年來在資訊科技行業中旅程的高低起跌,也讓他們知道了在中學階段,怎樣準備自己。這個年代的中學生對資訊科技並不陌生,因為在小學時,學生已經要做Powerpoint簡報;在中學階段,有些學生更要寫手機應用程式Apps了(讀者可能會覺得是否有點誇張,但iCity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便是學生寫Apps比賽,比賽作品更可讓公眾下載呢!) 。學生在聽分享時的表現都是非常雀躍,好像他們的「我的志願」已經即時變成了資訊科技工程師,希望將來可以透過資訊科技改變世界。

然而,在談到大學聯招的選擇時,學生卻變成有點猶疑了。猶疑是因為朋輩的壓力,也因為父母的忠告(也是一種壓力)。

在每年文憑試或過往高考放榜的時候,傳媒總會報道尖子狀元的大學選科。而每年都是大部分尖子狀元選擇商科,特別是環球商業管理。原因很簡單:「我的志願」已經變成投行僱員,而環球商業管理是投行的入場券。

香港社會和大部分父母的共識是成為了投行僱員便肯定一世無憂,投行的工作也是地上可以賺最多錢的工作。因此如果學生在文憑試可以獲得一兩個5**(即是過往高考的A級),聯招的選擇更一定要是商科,特別是環球商業管理。

筆者近年參加不同本地或國際的資訊科技比賽時,都會遇上一些在資訊科技方面很出色的中學生。他們比賽的資訊科技作品都達國際級數。但他們也會說,很大可能入大學時選商科了;原因是以他們的學業成續既然能夠入讀入學要求最高的商科,為何不入讀呢?讀了商科也使他們的父母安心啊!

因為這種壓力,很多學生在大學聯招作最終的選擇時,也放棄了夢想和真正的「我的志願」。

實現夢想 改變世界

無可否認,在香港投身金融行業,特別是投行,可以獲得的工資比起其他行業平均獲得的多很多。當然,成為投行僱員也要很大付出。

筆者理解學生的觀點和壓力,但也和學生分享了另一個觀點。工資回報重要。但是應該注重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回報呢?另外,我們是否應該有自己的夢想,改變世界,而不是只會跟隨世界呢?

實現夢想很有可能會影響短期的回報。但人生並不是全部以金錢去衡量。再者,資訊科技可以讓我們在沒有富裕的家庭背景、沒有很充裕的資金,也不需遇到高人的情況下,只需憑創意和技術,也可以開創成功的企業;實現夢想,改變世界。非常出色的企業,更有可能在交易所上市,成為投行顧客。

如果真的要非常現實的去計算,一個投行僱員得到的金錢回報高,還是一個能夠成為投行顧客的企業創辦人的金錢回報高呢?答案其實非常明顯,成為投行顧客的企業創辦人的回報,肯定高於投行僱員的回報。如果用金融行業的術語,即是長期回報是會跑贏的。

筆者跟學生們說,如果父母再在討論選科時,要將學生的「我的志願」變成投行僱員時,學生可以跟父母討論可否將「我的志願」變成投行顧客呢!

其實,更重要的是,作為父母,是否應該讓子女有夢想,讓他們實現「我的志願」,而不只是將所有事情都是百分百以金錢去衡量呢?正如一句香港的經典名句:「人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分別呢?」

開幕禮後,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向我道謝,說他們很羨慕我在資訊科技界中的旅程,並希望長大之後真的有機會可以從事資訊科技行業。

盼望他們的「我的志願」可以成真,也盼望香港社會可以給他們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